computer-network-note-2
物理层
物理层的基本概念
-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
- 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比特流
- 物理层涉及的四个特性
- 机械特性: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、引线数目和排列、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
- 电气特性: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
- 功能特性: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
- 过程特性: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
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
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
-
若干术语和概念
-
信道(channel)一般表示向某一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
-
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(message),如话音、文字、图像等
-
消息的实体是数据(data)
-
信号(signal)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。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大类
-
在使用时间域(或简称为时域)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,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称为码元
- 码元速率: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的码元个数,单位为波特(baud)
- 数据速率: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的信息量(比特数),单位b/s或bps
码元速率和数据速率两个不同的概念,对同一信道,仅当使用二进制编码时二者相等,我们希望用一个码元携带尽可能多的比特,以提高信道的数据速率
-
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
-
通信双方的交互方式
- 单向通信(单工通信, simplex):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
- 双向交替通信(半双工通信, half-duplex):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,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(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)
- 双向同时通信(全双工通信,duplex):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
-
基带(baseband)信号和带通(band pass)信号
- 基带信号(即基本频带信号):来自信源的信号。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。
-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,甚至有直流成分,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。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(modulation)。
- 带通信号: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,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(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)
-
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:
- 调幅(AM):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
- 调频(FM):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
- 调相(PM):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
-
为了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,常采用多元制的混合调制方法,如振幅和相位相结合的正交振幅调制QAM(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)
信道的极限容量
-
信号失真问题
-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,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
-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,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,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。
-
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
- 一个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,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
- 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,即“码间串扰”
- 奈奎斯特(Nyquist)定理
- 理想低通信道最大数据传输率=$2H log_2V$ (bps)[H ----信道带宽,V----信号电平的级数(信号的状态数)],在任何信道中,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,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,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(即识别)成为不可能
- 信道的频带越宽,能够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,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
-
信噪比
- 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,常记为S/N,以分贝(dB)作为计量单位,信噪比=$10log_10(S/N)$(dB)
- 1948年,信息论创始人香农(Shannon)推出了香农公式,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:$C=Wlog_2(1+S/N)$(b/s)[W:信道带宽(单位:Hz),S: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,N: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]
- 香农公式表明: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,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
物理层下面的传输介质
- 传输介质:又称为传输媒体或传输媒介,指数据传输 系统中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
- 传输媒体分为两大类
- 导引型传输介质
- 非导引型传输介质
导引型传输介质
- 双绞线(twisted pair)
- 通过将两根绝缘铜线绞合,减少相互干扰
- 分两类
- 屏蔽双绞线 STP (Shielded Twisted Pair)
- 无屏蔽双绞线 UTP (Unshielded Twisted Pair)
- 在网络时代前即广泛应用于电话系统
- 价格便宜,便于安装使用,传输距离较短
- 局域网布线系统常使用8芯非屏蔽双绞线
- 标准EIA/TIA-568中规定了非屏蔽双绞线的类别和带宽
- 同轴电缆(coaxial cable)
- 内导体铜质芯线外包裹网状编织的屏蔽层
- 抗干扰能力和传输速率均高于双绞线,但造价较高,大规模安装使用不便
- 广泛应用的同轴电缆分为2类
- 50Ω同轴电缆
- 75Ω同轴电缆
- 光纤(fiber optics)
- 光纤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,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
- 光纤分为两类
- 多模(multi-mode)光纤:多条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,距离短,成本低
- 单模(single-mode)光纤:光纤直径=光波波长,光纤成为波导,此时光线沿直线传播,不会反射
- 光纤通信优点
- 通信容量大
- 传输损耗小、距离长
- 抗干扰能力强
- 保密性好
- 体积小、重量轻
- 广泛应用于长途干线传输、局域网/城域网的干线、高带宽且高可靠的网络连接(如服务器)
- 缺点
- 安装较为复杂(光纤连接需专用设备);需光/电转换;价格?
非导引型传输介质
-
非导引型传输介质指可传播无线电波的自由空间
-
无线通信的适用场合
- 偏远地区通信
- 城市中敷设线缆较为困难的场合
- 移动设备
-
主要分类
- 短波通信
- 通过电离层反射,传输距离长,通信质量较差,传输速率低
- 微波通信及卫星通信
- 微波频率范围:300MHz—300GHz
- 频率大于100MHz的电磁波几乎按直线传播,可使用抛物面状天线将能量聚集成束,从而获得极高信噪比
- 分为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
- 短波通信
-
地面微波通信
- 长距离传输时,每隔一定距离需建立中继站,进行接力转发
- 优点
- 信道频段范围宽,容量大
- 在无线通信中抗干扰能力较强
- 与线缆通信相比,建设速度快、成本低
- 缺点
- 相邻站需直视,易受地理或建筑物影响
- 有时受气候影响(雷电、太阳黑子爆发等)
- 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
- 中继站维护需消耗人力物力
-
关于无线频谱政策
- 多数无线频段由政府管理和分配,需获得许可才能使用
- 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相互影响,且无线频段范围有限
- 预留了无需许可即可免费使用的频段,即ISM频段
- ISM—Industrial, Scientific, Medical
- 限制:发射功率 < 1Watt
- 极大地促进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应用
- 使用ISM频段的设备:WLAN、Bluetooth、无线鼠标、无绳电话、…
- 多数无线频段由政府管理和分配,需获得许可才能使用
-
卫星通信
- 通过卫星进行微波信号转发
- 优点:
- 通信距离远、覆盖范围广
- 通信容量较大
- 传播时延较大,对于地球同步卫星单向时延达250—300ms
- 除地球同步卫星外,低轨道卫星在数据通信领域发展较快
- 卫星造价和发射成本低
- 传输距离短,信号衰减小,可与地面手持设备通信
- 时延较小
-
其他无线通信手段:红外通信、激光通信
- 易受天气和可见光影响,通常用于近距离或室内通信
信道复用技术
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
- 复用(multiplexing)就是在一个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
- 最基本的复用方法
- 频分多路复用(FDM—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不同用户占用不同的频带资源
- 时分多路复用(TDM—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将时间划分成一段段等长的时隙,每个用户使用不同的时隙
- 便于数字传输
- 频分多路复用(FDM—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)
波分复用(WDM–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波分复用实际上就是光的频分复用
- 专门用于光纤通信,由于光纤中光载波频率很高,人们习惯于使用波长来表示光载波
码分复用(CDM–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更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:CDMA–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
- 用于无线通信
- 基本原理
-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,称为码片(chip)
- 每个站分配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,各站的码片序列必须互相正交(orthogonal)
- 正交:两个向量规格化内积为0
- 向量规格化内积:向量内积除以向量长度
- 使用扩频通信(Spread spectrum)方法,每bit转换成m bit码片
-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,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
数字传输系统
脉码调制系统(PCM—Pulse Code Modulation)
- 用于电话交换系统,在数字传输系统中进行多路话音的变换与传输
- 话音由模拟数字的变换:对模拟话音按周期进行采样和A/D变换
- 采样频率8000次 /秒,采样数据用8bit表示
- 话音数据速率:64kb/s
- 数字化的话音数据进行时分多路复用
- 欧洲体制(中国使用该体制)
- 每个时分复用帧包含32个时隙,其中2个用于同步和控制,30个用于传输话音数据,每个时隙8bit。即有帧长度:32 x 8 = 256 bit
- 8000 x 256 bit = 2.048 Mb/s,称为E1,可传输30路话音
- 北美体制
- 每个时分复用帧包含24个时隙,每个时隙8bit,其中1bit用做信令,7bit话音数据,每帧1bit同步。即有帧长度:24 x 8 + 1= 193 bit
- 8000 x 193 bit = 1.544 Mb/s,称为T1,可传输24路话音
- 欧洲体制(中国使用该体制)
同步光纤网 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
- 用于高速干线传输,特别是光纤传输
- 1988年美国制定了SONET(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)标准
- 同步传输,系统需要精确的主时钟
- 主要用于光纤传输
- ITU-T以SONET为基础制定出SDH(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)
- 一般可认为SONET与SDH是同义词
宽带接入技术
- 接入:access
- 通常指远程用户(计算机)访问网络的技术,如家庭用户
- 接入服务器:access server
- 宽带没有严格定义,宽带接入泛指超越传统的modem+电话线拨号上网 (最高56kbps)的技术
- 典型的宽带接入技术
- 以家庭现有线路为基础:基于电话线的xDSL、基于有线电视线的HFC
- 基于光纤传输:典型的FTTH
xDSL技术(Digital Subscribe Line)
-
“最后一英里(last mile)”
- 通常指通信运营商局端到家庭用户之间的本地回路
- 对此段线路进行数字化改造代价高昂,仍普遍采用模拟传输方式
- “最后一英里”是宽带接入技术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
-
xDSL技术在不改变“最后一英里”线路的前提下,通过改造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的传输方式,使其能够承载宽带业务
-
xDSL的几种类型
- ADSL(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)
- HDSL (High speed DSL)
- SDSL (Single-line DSL)
- VDSL (Very high speed DSL)
-
ADSL主要特点
- 仍然使用现有电话线,无需对庞大的电话布线系统进行改造
- 把0~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,而把高端频谱用作网络接入( 用户上网)
- 带宽非对称,即上行(用户ISP)和下行(ISP用户)带宽不同,适应普通用户上网特点(多运行浏览、下载等应用)
-
ADSL标准和传输速率
- 1999年,ADSL成为国际标准(ITU-T),下行8Mbps,上行1Mbps
- 2002年,ADSL2,下行12Mbps,上行1Mbps
- 2003年,ADSL2+,下行24Mbps,上行1Mbps
-
ADSL定义的传输速率是可能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,实际传输速率与用户线路的质量和距离相关
- 离散多音调 DMT (Discrete Multi-Tone)调制技术
- 采用频分复用
- 把 40k–1.1MHz的高端频谱划分为许多的子信道,其中 25 个子信道用于上行,而 249 个子信道用于下行
- 每个子信道占据 4 kHz 带宽,并使用不同的载波(即不同的音调)进行数字调制
- 用户线彼此差异很大(距离、线径、干扰等) ,ADSL 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使用户线能够传送尽可能高的数据率
HFC
- Hybrid Fiber Coax光纤混合同轴网
- 以有线电视网 CATV为基础的宽带接入技术
- 单向广播式传输 -> 双向传输
- 传输电视信号 -> 传输电视、话音、数据
- 以同轴电缆为主 -> 光纤 + 同轴电缆
- 主要特点
- 主干线路采用光纤
- 采用结点体系结构
- 具有比 CATV 网更宽的频谱,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
- 每个家庭要安装一个用户接口盒UIB (User Interface Box)
- 提供三种连接:同轴电缆连接到机顶盒(set-top box)、双绞线连接到用户的电话机、电缆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
基于光纤的宽带接入:FTTx
- 基于光纤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
- FTTH(Fiber To The Home):光纤到户
- FTTB(Fiber To The Building):光纤到大楼
- FTTC (Fiber To The Curb):光纤到路边
- 目前用于光纤到户的技术:无源光网络PON—Passive Optical Network
- 光纤配线网中无需供电,运营维护成本低;上下行使用波分复用
- EPON(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) — IEEE802.3ah
- GPON(Gigabit-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) — ITU-T G.984
- Title: computer-network-note-2
- Author: Charles
- Created at : 2024-02-21 09:11:51
- Updated at : 2024-02-21 10:11:33
- Link: https://charles2530.github.io/2024/02/21/computer-network-note-2/
- License: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.
recommend_articles
recommend_articles
Comments